在互聯網發展的十余年中,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內容層面,載體與形式越來越豐富。在用戶層面,網民行為日益碎片化、隨意性并充滿情境色彩……不斷變化且越發復雜的大環境,要求對接用戶需求與互聯網海量內容的搜索引擎也與時俱進。作為行業絕對的領導企業,百度近年來一直保持著創新精神,陸續推出了“框計算”、百度新首頁等新技術和新產品,良好滿足了用戶搜索信息的需求。
2009年8月18日,李彥宏在百度技術創新大會上首次提出“框計算”這一全新技術概念。用戶只要在“框”中輸入需求,系統就能明確識別這種需求,并將該需求分配給最優的內容資源或應用提供商處理,最終精準高效地返回給用戶最相匹配的結果。框計算的最大特點在于提供結構化的數據或者Web化的應用,從而幫助用戶實現“即搜即得,即搜即用”。有效縮短了獲取信息的路徑,并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可以說,自彼時起百度做到了“一框滿足一切所需”。
然而,蓬勃發展的互聯網,改變總是隨時發生。更加復雜的環境,更加多元的多媒體交互,以及用戶更為嚴苛的需求,加速了百度搜索創新的腳步。在今年的百度世界大會搜索技術創新分論壇上,百度主任架構師廖若雪和百度技術副總監余凱分別向與會嘉賓介紹了百度搜索的兩大秘密武器——推薦引擎和多媒體搜索技術。
眾說周知,普通的搜索引擎,其滿足的是用戶找尋信息的需求,比拼的重點在于尋找的質量和速度。而推薦引擎則在大規模存儲和計算,分布式算法架構,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等算法,以及用戶分析、數據統計等評估體系的支撐下,通過對人群、信息、應用和服務的精準分析和有效整合,變被動的“用戶查找”為主動“向用戶推薦”,積極發現、激發用戶的需求并給予滿足。
廖若雪表示,推薦引擎是站在用戶角度去考量的搜索思想,可以在“框架算”提供“即搜即得,即搜即用”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不搜即得”的全新搜索體驗。”廖若雪打了個精彩的比喻,“比如說現在有這樣一個百度知道的用戶,我們從他答題的歷史可以知道這是一個英語達人,這樣的話我們就給他推薦英語翻譯、學習求助相關的問題,通過推薦的方式使得每天產生的幾百萬的問題能夠推薦給一個合適的回答問題的人。”
事實上,除了個性化、智能化的推薦引擎外,百度對搜索過程中的“信息載體”,也進行的大幅“擴張”,推出了多媒體搜索服務。百度技術副總監余凱介紹道,除了文字之外,現在在移動端用戶還能夠以語音、圖像、條碼、二維碼甚至是涂鴉的方式,進行信息的查找。
以語音搜索為例,在百度世界級研發實力的努力下,如今百度語音搜索已經是中國唯一自主開發的語音搜索產品,中文語音識別率大大超過谷歌(微博)語音搜索等產品。不僅如此,百度語音搜索還被廣泛“加載”到百度瀏覽器、百度輸入法、百度移動搜索等諸多產品中,通過無處不在的搜索框,散發出百度語音搜索的魅力。余凱透露,百度語音核心技術包括:“用戶個性化的聲音建模技術和海量數據的區分度訓練技術;海量語言模型的高速構建和更新技術;以及支持復雜漢語語義空間的一遍解碼技術。”
十幾年前,用戶有著明顯的群體聚合性,用戶的行為也有著趨同性,因此標準化、通用性的搜索服務即可滿足他們的需求。而如今,用戶不僅散落在互聯網的每一個角落,而且還呈現出時間碎片化、興趣分散化、行為隨意化的特點,由此只有類似推薦引擎、多媒體搜索技術這樣的革命創新,才能滿足用戶的個性需求,保持搜索引擎的特殊且巨大的價值。
業內專家表示,百度簡潔搜索框的背后,蘊藏著巨大的內容流和數據流。百度在理念、技術、產品等多個維度的創新,使得用戶可以在互聯網統一入口上,通過任意信息形式,以最短的路徑和最快的速度獲取所需要的內容。可以說在搜索的各個節點,百度都給用戶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在百度搜索不斷的技術創新之下,是搜索產業鏈的多方共贏,以及互聯網生態圈的良性構建,此舉必將變革中國互聯網,推動整個行業的不斷發展與整體進步。